日前明道的哥哥,懷疑因為欠下賭債無力償還,帶著妻兒輕生走上了絕路。歌神張學友以及已經過世的樂壇大姊大梅艷芳,也都因為家人涉賭而深受其害。「秀場天王」豬哥亮,好賭欠下了高額賭債,雖然生前已經努力的償還,但是在臨終的時候仍然擔心會債留子女。十賭九輸,每個人都知道,但是所有賭徒都認為自己在下一局就可以翻本,贏回之前所輸掉的錢,以及之前所輸掉的生活,所有的失去都能在下一局一次贏回。

讀書會成員分享 「知足者富」-人都知道滿足的人就是富有的。西方有句俗話:「要讓自己變成有錢人,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除過度奢華的欲望」,而會珍惜自己現階段所擁有的,這樣就會變得富有。其實有沒有錢是一個相對的感覺,如果有錢人跟更有錢的人相比,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很多的不足。但是如果你是跟一般人相比,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富有。所以何必要跟人比,只要問自己夠不夠用就可以了。在《道德經》第33章就有提到「知足者富。強行者有志。」 而知足者富,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網頁上面的解釋是:知足的人常自覺有餘,無匱乏之感,是真正的富足。老子認為富裕與貧窮固然是在客觀是兩種相反的經濟情況,同時也是主觀的心理感受,貧與富並沒有絕對的標準,都是在比較之下的判斷:和比自己多的人相比,就顯得自己所有的少;和比自己少的人相比,自己就多了。所謂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,小康之家比起億萬富豪就會覺得自己是貧,不過和一無所有的人比那就算是富。人常常貪心不足,有了還想要更多。欲壑難填的人是永遠無法滿足,因為「多」並沒有一定的數量,只要心理上老覺得還「不夠」,永遠就是不足。相對地容易知足的人即使簞食瓢飲,也能自得其樂,心理上也就總是富足的。「知足」、「知止」是老子教人修道的基本德目,就是要矯正人心貪婪多欲的毛病。但 「知足」不是因循怠惰,不求上進,前者是針對貪欲的修養節制,後者則是個人缺乏意志與努力的結果。

演出《康熙帝國》、《無間道Ⅲ》、《唐山大地震》等多齣好戲的老戲骨--陳道明他就說過:「這個世界不是你的世界,不是說你成功了,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。我覺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,而不是釋放。所以非常享受這種節制,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,釋放是很容易,物質的釋放、精神的釋放都是很容易,難的是節制。

星雲大師則說:人,有很多力量,其中一種是節制的力量。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人事物,乃至面對自己,都不能任性而為、隨意而做。星雲大師分享了節制的四大好處: 第一、情緒節制就能養氣:人有很多的煩惱,情緒則是最大的問題。如果能夠節制自己的情緒,而不被情緒所轉,才能逐漸培養出公義、無畏的正氣。 第二、飲食上的節制就能夠長壽:所謂「禍從口出,病從口入」,很多身體上的毛病,就是因為吃得不當吃出來的。飲食一旦能夠節制一點,不暴飲暴食,講求均衡,讓腸胃不致負擔太多,才會健康益壽。 在第三則是在金錢上的節制就能夠致富:生活富有,是人人所追求,致富則需要具備種種條件,基本之一,就是金錢節制。假如你不節制,亂花濫用,就算你有再多的資產,也禁不起闊綽揮霍。沒有錢時,當然要節約,有錢的時候更是要節制。 第四、感情上的節制就能夠珍貴:人是感情的動物,維繫社會倫理綱常、連繫親朋家族間的就是感情。感情如水,萬物成長,不能沒有水的灌溉,人間有情,也是不能沒有情的滋潤。但是感情也不能過多,如果不節制,就會氾濫成災。

在網路文章也有段話說:得到需要的,是福;貪求過多的,是累。人生的需求就如同吃飯,只能吃兩碗的份量,如果貪圖飯菜的香味多吃了兩碗,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處,反而會因為吃太多,使得胃承受不了變成痛苦。可見,得到未必是享受。不要和別人攀比,學會不貪婪奢求,平和寧靜以及知足常樂。

 

歡迎加入我們FB粉絲頁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jenpucenter/

此篇文章影音檔連結:http://youtu.be/URAPrG73b6E

道德經第33章有聲書連結:http://youtu.be/Zr6NOMe3KXw

 

真樸ep20.png真樸ep20-1.pn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真樸JenPu  的頭像
    真樸JenPu

    真樸JenPu的部落格

    真樸Jen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